当前位置: 首页>政民互动>政协提案

关于我县特色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马边彝族自治县 发布时间:2023-08-28 16:49 浏览:
【字体:  】
分享到:

2016年以来,我县聚焦打造南丝路文化旅游走廊目标和“一心三链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相继推出谷溪美村、雪口山漂流、凉山第一寨等农旅融合项目,不断激发全县农业的多功能产业链发展,相关农旅收益更是在逐年攀升,农旅市场需求旺盛,项目发展潜力巨大,农旅融合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挑战与风险并存,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发展规划还欠缺科学化、合理化。近年来,马边农旅建设项目正在逐步健全、发展、完善,受限于前期规划以及乡村空间布局的客观限制,个别项目虽结合了本地自然地理资源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优势,但在全局性、统筹性上还是不够,全县农旅项目较为分散,空间功能分工与融合上考虑欠缺,对生产、生态、生活、交通以及公共设施服务等方面配套还未健全完善,一体化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部分农旅项目娱乐项目单一,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上还有差距。

(二)处理消费者与市场的关系上融合度不高。目前,全县农旅项目大多数为政府主导,企业、市场以及群众参与度还不够。个别项目虽有想法,但主观上为了满足各类考核,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前期调研不足,后期发力存在偏差,造成个别休闲旅游项目投资规划起点较高,但市场响应程度不高。个别项目目标用户定位存在差异,导致后期宣传重点、人员引流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

(一)坚持项目带动,打造特色精品。聚焦项目招商、市场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公共配套等模式,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全县特色精品项目的打造。一是突出重点。以当前各片区发展规划为基点,围绕全县发展重点,明晰本地资源、风土文化、区位特点等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化选定目标项目,针对性做好市场调研,分析研判目标用户需求,可分主题、分特色优先规划发展一至两条精品路线。如明确民族风俗路线可落实彝汉苗三族特色,串联烟峰、民主、荍坝等精品路线;或落实家庭农家休闲路线,串联雪口山、下溪、荣丁等小家庭休闲采摘路线。二是资金引导。多方争取各类政策、帮扶资金支持,整合中省纪委、对口援彝以及东西部协作相关项目资金,围绕重点路线规划,着力投入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实相关点位附近的停车场、展示馆、观光带等内容打造,可分步骤落实配套几步走,由基础设施、公共环境打造开始,再延伸至文化内容、场馆氛围等打造。

(二)坚持营销推广,构建本地品牌。坚持高水平推介,多方发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山水彝乡,秀美马边”的知名度。一是坚持差异化。树立用户导向思维,发挥民俗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结合新媒体运营实例,运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加强整体策划、推广、运营等内容,创新开发相关打卡点、文案故事等营销热点,在基础建设完备的情况下,营造特色差异化品牌,规避同质化竞争。二是打好组合拳。围绕项目创建,结合规划的优质线路,宣传打造全县的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在民族节日、黄金周等旅游旺季期间,开展系列节庆活动,落实“美景+美食+风情”的沉浸式旅游路线,吸引外来游客到来。在周末节假日等旅游淡季期间,开发折扣活动,以“价格+美食+人文”的模式开展体验式路线,吸引周边群众消费。

(三)坚持优质服务,营造发展氛围。农旅融合发展本质上更需要服务提档升级,由此吸引游客,促使乡村旅游走向快车道。一是人才队伍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配置。一方面要持续推动科技下乡、引导人才返乡、鼓励资源回乡,由专业人才做专业发展,推动旅游规划人员、服务人员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落实企业家、创业人士回乡带来新鲜活力,由此让企业有甜头、人才有盼头、建设有搞头。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扶持本地自媒体达人发展,营造自媒体运营氛围,落实专业人士指导,配合推广,不断扩大全县农旅市场有序推进。二是文化整合优。要注重将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等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立相关的传统文化保护制度,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的房屋、用品、建筑等进行定期修缮。同时,结合实际,对民族风情、民俗习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开发,形成马边特色、彝汉苗特色IP,从而衍生独具马边特色的文创产品,形成富有马边特色的文旅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