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概况】

马边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1984年成立彝族自治县,是全国120个、四川省4个自治县之一,县域面积229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1个社区103个村,户籍人口22.89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2.19万,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省纪委监委机关定点扶贫县,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西协作县,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县。全县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23.6万亩、林地291.7万亩,森林覆盖率79.67;有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15种,其中磷矿远景储量248亿吨。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7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可比增速下降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亿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57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0元、增长7.9%,县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1亿元、增长23.6%。

马边荣誉

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信访工作示范县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县城、双拥模范县、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等荣誉。

【历史沿革】

马边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蜀国。秦朝,分属南安、僰道两县。汉代,属犍为、越嶲两郡,分属南安、僰道两县地。

蜀汉时期马边属于新道县。

魏晋南北朝,马边名为犍为郡僰道、南安二县地,实为僚人、叟人部落所据。

隋、唐、宋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州统治,“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不上户,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

唐朝在小凉山区建立马湖部,辖殷、驯、骋、浪四个羁縻州,马边属于其中的驯、骋两州地。

宋代,马边分属马湖部、虚恨部。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在马边河中游建赖因寨(今县城)及荣丁寨,受嘉州犍为县管辖。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98年),把赖因、荣丁、利店、沐川、笼篷五寨划归马湖路,马边隶属于叙南等处宣抚司马湖路沐川长官司。

明朝,马边属于四川布政使司马湖府沐川长官司。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朝“增设马湖府安边厅,建城赖因乡(今县城),御名新乡镇”(《马边厅志略卷五·建新乡城碑记》),派四品官汪京担任安边厅同知,马湖安边厅与沐川长官司脱离隶属关系,为马湖府所辖。随着新乡镇和烟峰两地建城,又建军事组织,以“马湖府安边厅”的简称命名,谓之“马边营”,列兵二千,设守备。“马边”之名由此得。

清初,留马边营裁安边厅同知。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将马湖府并入叙州府,马边遂属叙州府屏山县。屏山县在马边建立荍坝、川秧、上溪、下溪四个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外地汉族移民日增,垦殖事业发展。四川总督阿尔泰奏请朝廷从屏山分设马边厅,直属叙州府,并从富顺调“督捕理民通判”移住马边,颁发关防。嘉庆十三年(1808年),改派同知主政。全厅设九乡十七场,以汉族官员主持。在彝族聚居区设九个土百户,由四川省提督衙门发给号纸(委任状),由彝族头人担任土目,皆世袭。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建道,以省统道,以道统县。马边厅属下川南道(道治今泸州市)。民国3年(1914年),下川南道更名为永宁道,领25县,马边厅更名为马边县。

1950年1月马边解放,2月成立马边县人民政府,属川南行署乐山专区管辖。195510月,马边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管理由乐山专区代管。1984年4月,国务院决定,撤销马边县,建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并划归乐山地区管辖。1984年10月1日,马边彝族自治县成立。l985年6月,国务院决定,撤销乐山地区,建立乐山市,实行市管县体制,马边彝族自治县随之属乐山市管辖。

区划调整情况

人民政权建立后,马边行政区划有以下几次重要调整。

1952年至l955年按照政务院1952年2月《关于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实施办法的决定》,全县共建立8个区和52个乡、1个镇。l955年底,荣丁(当时为三乡一镇,即三合、光荣、群众三乡和荣丁镇),石梁乡、平等乡由沐川县划归马边。

l958年,最西部的挖黑区及下属五个乡,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白洪溪县。

l962年,挖黑区并入美姑县。

1970年4月,马边北端的平等公社划给峨边县。

2005年7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05〕23号),马边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2个镇、27个乡调整为2个镇、18个乡(2006年进行的调整:民建镇、荣丁镇、下溪乡、苏坝乡、烟峰乡、劳动乡、建设乡、石梁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荍坝乡、民主乡、老河坝乡、沙腔乡、袁家溪乡、高卓营乡、永红乡、三河口乡、梅子坝乡),共辖5个社区、12个居民小组,203个行政村、1233个村民小组。

2014年5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14〕16号),全县区划建制由2个镇、18个乡调整为5个镇、15个乡(民建镇、荣丁镇、下溪镇、苏坝镇、烟峰镇、劳动乡、建设乡、石梁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荍坝乡、民主乡、老河坝乡、沙腔乡、袁家溪乡、高卓营乡、永红乡、三河口乡、梅子坝乡),共辖9个社区、57个居民小组,114个村、724个村民小组。

2020年5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20〕3号),全县区划建制由5个镇、15个乡调整为12个镇、3个乡(民建镇、荣丁镇、下溪镇、苏坝镇、烟峰镇、劳动镇、建设镇、雪口山镇、荍坝镇、民主镇、梅林镇、三河口镇、大竹堡乡、高卓营乡、永红乡),全县共有10个社区、64个居民小组,103个村、644个村民小组;2022年7月新成立1个社区(设5个居民小组),全县现有103个村、644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69个居民小组。

【马边人口】

2023年全县总户数67162户,户籍人口为228949人,比上年末增加1717人,其中汉族104513人、彝族12197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5.6553.27。全县共有汉、彝等29个民族。在户籍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9388人25.94%,乡村人口169561人7406男性人口118569人,女性人口110380人,人口性别比为1074100。全年出生人口4266人,人口出生率18.6‰;死亡人口1689人,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长率11.3‰年末常住人口19.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万人,城镇化率41.48,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

【自然气候】

马边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由于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和山地地形的制约,立体气候明显,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日照、气温、积温、降雨、霜雪状况均有明显的差别。马边城区年平均气温17.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0℃,极端最低气温-3.0℃。年平均降雨量1012.0毫米,其中5-9月降雨量825.5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81。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919.3小时。年平均风速1.3米/秒,最多风向东北偏北风。年平均蒸发量1076.4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41.5天。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干旱、雷电以及低温连阴雨。

【地形地貌】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市南面,境内地理位置北纬28°25′30″至29°04′14″,东经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长605公里,东西最宽58公里。东北邻沐川县,西北交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与宜宾市屏山县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县毗连,行政区域面积2293平方公里。

全境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山地地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多半近于南北走向。境内峰峦重叠,岭谷相间,有大小山峰1985个。东部有黄连山、五指山,南面有麻捏姑、茶条山,西部有黄茅埂、鸡公山,北部有药子山、大花埂,群山雄踞四壁,为县境的天然界山。黄茅埂是大小凉山的分界线,其主峰大风顶为全县最高点,海拔4042米,最低处为荣丁镇雷打石的马边河河面,海拔448米,县境相对高差3594米。马边河蜿蜒其间,形成陡峭的梯形剖面。全县可分为三个自然地貌区,即低山河谷区,中山区、亚高山区。低山河谷区海拔10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建设、劳动和荣丁等乡镇,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7。中山区海拔1000-3500米,全县各乡镇都有,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6。亚高山区海拔3500-4042米,主要分布在县境西缘,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

【经济商贸】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4731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949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45万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51117万元,增长5.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1.9,上升了0.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3,下降了0.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与去年持平。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3.9和2.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553.229.3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9.3亿元,比上年增长7.4,民营经济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5,占GDP的45.3

【交通建设】

马边脱贫攻坚以来,交通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零的突破,国省干线旧貌换新颜,农村公路不断提升改造,通组路、连户路从无到有,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为产业发展打下了交通基础,为全县脱贫攻坚铺平了道路。截至2023年底,境内通车总里程(包括高速公路)1809.98公里,其中国道1条87.26公里,省道1条35.91公里,县道9条192.44公里,乡道32条336.73公里,村道1142.99公里;年末全县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795.33公里,高速公路14.65公里。通乡、通村通畅率均达100%。拥有城乡公交线路7条、公交车40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6辆),出租车40辆,发展“金通工程”镇村客运小黄车30辆,乡村客运通达率100%。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

【特色美食】

彝族风味肉(冻彝族风味肉冻,这是彝族地区较为讲究的一种菜肴。它采用猪蹄和肘子制而成。一般做法是将肉放入锅内煮软后捞起,剔去骨头并将肉宰碎,放上木姜、生姜、花椒等佐料,有的还放橘子皮,或鸡蛋之类的东西,然后放回锅里煮上一阵,以便使佐料渗入肉中,最后放入木钵内,放上一夜即成)。

坨坨肉(在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彝族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彝族人以坨坨肉让人感到了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讲究吃的今天,坨坨肉显现出猪肉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彝族传统的饮食文化,这在中华民族的烹饪百花园里如一缕清风,一朵奇葩)。

臼捣仔鸡凉辣汤(将宰割好的仔鸡放进火塘烧熟,洗净后剔出骨头(或连骨)放入石臼舂捣,直至舂烂捣融。个别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鸡肉臼捣好后,根据仔鸡大小,将一定数量的红辣椒或烧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细,并加上盐末兑上适量的冷开水或无污染的高山泉水,搅拌均匀即成)。

烤小猪(烤小猪,是一道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菜。选用20-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

火烧洋芋(火烧洋芋是大、小凉山彝族农家百吃不厌的一种最常见的吃法,一般取洋芋数斤,煨酸辣汤一罐,将洋芋在火塘子母火中烧熟,即烧即食,人称“三吹三打”(因洋芋从火中取出后,人们一般都要吹打几下灶灰,故有此戏称)又因洋芋物美价廉,既可当饭,又可当菜,可尝鲜,奕可饱食,所以,无论罗列桌上珍肴或是野饮烧烤,砣砣肉和火烧洋芋基本上是“形影不离”,成为小凉山彝族饮食文化中能吊得起胃口的名牌产品)。

圆根酸菜(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

此外:马边抄手,麻辣烫,烧烤,火锅,狼牙土豆等正宗川味小吃也别具特色。

【医疗教育】

截止2023年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5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县中医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计划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执法大队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5个、民营医院2个、村卫生室109个、诊所28个。

全县医疗机构共有床位82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33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135人(含民营),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7人;执业医师(含助理)306人,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61人;注册护士525人,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2.76人。全县共有医疗卫生人才编制546名,现有在职在编卫生人员501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296名,在职在编271人)。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7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含一贯制)9所、小学29所、小学教学点22所、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10所另有附设幼儿园及“一村一幼”119所;寄宿制学校36所,寄宿制学生15231人。

全县共有学生43609人。其中:学前教育8047人、义务教育32087人、高中教育3475人;“9+3”招生499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97.3,毕业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毕业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职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8.3。全县有在编教职工2148名,其中:中小学(含普高)编制内教师2024名,学前教育编制内教师79名,职业教育编制内教师45名。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433人、增长7.2%,中考700分以上73人、增长37.7%。

【城市建设】

围绕“山水彝乡.秀美马边”发展目标,以“综合化的城市业态、民族化的城市文态、山水化的城市形态、景观化的城市生态”为城市发展战略纲领,按照“东控、西联、南延、北敞”战略,优化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构建“一心两翼,一带多廊”县城空间格局,着力打造“民俗生态城”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949年的0123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4.5平方公里左右,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36倍,规划区面积达到1844平方公里。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先后建成炮台山森林公园等18个公园;提升改造了东光花园和红东路、绕城路;完善了国有闲置土地及街边绿化及山体修复;创建了三个省级园林式单位,建成了具备创建省级园林式居住区条件的2个小区;大力推进林荫路建设,林荫路长度达14950米,林荫路推广率达653,城区绿化面积达到2035万平方米。红旗新区副中心城初步建成新区规划面积约1300亩,配套完善的市政、教育、医疗、文体服务等设施,截至目前,以红旗新区广场中心、滨河生态景观带、贯穿新区的东西向商贸轴线为主体的“一心、一带、一轴”的规划结构已建设完成。实施炮台山公园扩容提质项目,深挖民族历史文化,体现民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团结,通过游线的梳理,结合原马边八景营造新景点,形成一核两带十二景的总体结构布局。

【马边名人】

贺昌群1903—1973)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1938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员。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30年代初受日本和西欧汉学的影响,开始研究中西交流史和敦煌学。抗战时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贺昌群认为,自秦汉以来,古代西城是中国、印度、波斯等几种文化的大熔炉,研究西城,可以探得这几种文化的线索;汉唐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特别是唐代文化;是含有世界性国际文化汉唐两代,实为铸成中国民族性的两大时代。贺昌群研究文学,很重视客观史学,力求通古今之变,从中发现中国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希望通过史学探讨,寻找一条富国强民之路。贺昌群的著作很多,已发表的论著有200多篇本。

李伏伽193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四川马边县人,曾任中学教师、校长,报社记者、副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乐山专署文教科长、峨眉县副县长,乐山专科学校教务长,乐山市文教局副局长,乐山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四川乐山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四川省政协委员、诗词学会副会长。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张学军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1943年5月生,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汉族,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大学(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二级大检察官。张学军热爱书法,常为基层检察院题字,并且被中国书画研究院聘为名誉院长。其书法作品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金鼎奖”书画大赛、第二届“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赛、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全球华人书画名家大展赛、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书画大赛、巍巍中华·纪念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词圣苏东坡全国书画大赛中,均获得金奖。在全国第三届“羲之杯”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书法作品入编《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名鉴》、《八一之歌·中国中老年书画名家红色艺术史籍》、《伟大旗帜·小平颂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典藏》、《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奖书画作品集》、《巍巍中华书画大典》。获得“全国书法百杰”、“中国红色书画家”、“红色功勋艺术家”、“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杰出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张学军热心文化和社会公益事业,是广东巴蜀文化研究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广东校友会会长,川渝粤三省(市)商会名誉会长,全国六所高等院校法学院客座教授。现致力于传承发扬中国诗书画文化。

相关著作:《反贪局长的谋略》《检察官的智慧》

【资源开发】

矿产资源马边彝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矿藏有磷、煤、石膏、石英砂岩、萤石、铅、锌、石灰岩、玄武岩、重晶石、铜、铼、钼、砖瓦用页岩、地热等15种矿种,已发现具有资源储量优势的矿种有磷、煤、石膏、铅锌、玄武岩、石英砂岩矿。全县共发现矿产地98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31处。其中磷矿是我县的优势矿种,是川西南含磷带中规模最大,工业矿床集中,储量丰富的富磷矿带,矿石平均品位21%-24%,富矿最高品位达38%。主要分布在分银沟、大院子、老河坝、六股水四大矿区,均为大型矿床,查明资源储量约11.5亿吨在四川省“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中,马边被列为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

我县磷矿资源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开发已达30多个年头,目前,我县共设置磷矿采矿权16宗,探矿权1宗,设计开采总规模达到1290万吨/年。其中,老河坝矿区采矿权12个;六股水矿区采矿权2个,探矿权1个;分银沟(麦子坪)矿区采矿权2个。全县已有11家规上磷矿企业正式投产,生产能力925万吨。有选矿厂4个,设计选矿规模380万吨/年。基本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过度开采,磷矿开发布局日趋科学合理。

近年来,马边磷矿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23年完成磷矿生产量502万吨,实现产值约23.09亿元,创造税收约6.5亿元,解决就业约3000余人,是矿业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增长的成功典型。

土地资源:根据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统计,全县湿地44.2公顷,占0.02%;耕地15745.66公顷,占6.87%;园地4594.55公顷,占2%;林地194092.08公顷,占84.63%;草地2679.47公顷,占1.1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96公顷,占1.4%;交通运输用地370.42公顷,占0.16%;水工建筑用地78.23公顷,占0.03%;水域2871公顷,占1.25%;其他土地5660.65公顷,占2.47%。

水利资源: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流226条,县域内集雨面积大于50km²的河流有15条,其中马边河干流全长196km,全流域面积3581km²,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945km²,河长88.45km。根据《马边彝族自治县水资源公报》(2022年),2022年全县平均降水量1311.1mm,全县水资源量202727万m³,人均水资源量10762m³。县域内降雨丰富,地形西高东低,河流自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经估算,县域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72.82万kW,已建成投产电站47个,总装机容量58.535kW

森林资源:2023年,林地291.7万亩,森林覆盖率79.67%,林木绿化率84.40%;商品林面积150.5万亩,公益林面积112.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112.33万立方米;青梅基地5.2万亩,鲜果产量约7000吨;全县竹林面积149万亩,其中林下笋用竹124.9万亩,竹笋(鲜笋)产量约15000吨。

【马边特产】

绿茶马边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环境优美,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最适宜的区域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马边绿茶“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的天然特质。早在两汉时期,我县就已开始采摘野生茶,明朝中期开始人工种植。马边绿茶历史悠久,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永山玉叶”等曾多次荣获“陆羽杯”奖和“甘露杯”奖。

天麻天麻属兰科,一种多年生的食菌草本植物,靠其溶菌酵素溶解吸收密环菌而生长。高05-13米,全株不含叶绿素,所以不呈绿色。没有根,地下块茎肉持肥厚,呈椭圆状,横生;地上茎直立,表皮黄赤色。节上长有叶片退化的膜持鳞片,互生,下部抱茎。每年夏季开花,淡绿黄色,或肉黄色,唇瓣白色,由多数花组织穗状总状花序,排列稠密,整个花冠好似一个歪壶的形态,显得极奇特。蒴果长圆柱状,淡褐色。它性喜阴湿,生长在中山地区的腐殖质肥厚的林下,或向阳的灌丛中及草坡上。由于采收的季节不同,冬至以后挖采的叫’冬麻’,坚实肥壮,质地最佳;立夏以前挖采的叫’春麻’,体质轻松泡,质次。经沸水煮透或蒸透后干燥的块茎,呈略扁的长稍圆形,皱缩而弯曲,表面为淡黄棕色,半透明,质坚实光润,断面似角质。天麻的劣较多,常见的有以马铃薯、大丽菊、紫茉莉等植物的干燥块茎或根,冒充天麻。

竹笋竹笋功用竹笋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茎又称毛笋、毛竹笋等。主要产于我国南方一种普通的蔬菜。竹笋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冬季采摘的冬笋,春季采摘的春笋,以及夏季采摘的鞭笋。其中以冬笋的质量最佳,春笋次之鞭笋最差。中医学认为,竹笋性甘、寒;入胃、大肠经。其具有清热化痰、利水消肿、润肠通便等功用,还有不少食疗方。

【旅游资源】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3公里,南北长38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超过3200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有着四川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阔叶林之一,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植物有2022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水青树、连香树、香果树33种已知脊椎动物409种,其中鱼类21种两栖类26种爬行类21种鸟类261种兽类80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四川山鹧鸪、林麝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熊猫、藏酋猴、凤头鹰73种。根据最新监测数据,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已达到27只,是中国野生大熊猫分布最南端小种群的重要栖息地。

马边雪口山漂流雪口山漂流以雪口山镇为主体,马边华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优良的水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实施开发的综合性娱乐旅游项目。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逍遥漂流区上码头位于雪口山镇游客中心,终点为下溪镇花秋湾,依次经过永兴村、研学基地、游步栈道、草莓采摘园、现代农业示范园、胡么坝、花秋湾,漂流河道长度4千米。区域内金玉河水流相对较缓,共有急弯7处,是以家庭亲子为主要功能的漂流体验区,于20223月底动工,2022520日试运营,运营2年以来,游客约5万人次二期勇士漂流区上码头位于温水凼村老虎堡瀑布处,下码头位置根据建设情况确定,漂流河道长度约5千米,垂直高差约260米。在构造运动和水流冲刷等作用下形成深切河谷,河道两侧高山耸峙、林木繁茂,四面绿荫环绕从而形成集秀、险、奇、幽的神秘迷人景观。无人区内天然无污染的玻璃水有急流险滩的激情,也有漫池碧潭的灵韵,沿途鸟语花香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目前正在建设中。

玛瑙苗寨:玛瑙苗寨是位于民主镇玛瑙村的国家AA级景区,距离民主镇约4公里,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城约43公里,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乐山市最大的苗族聚集点,2017年3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2月,被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玛瑙苗寨村落布局依山就势,呈环抱状,建筑聚落鳞次比节,层层跌落,苗族元素丰富、空间富于变化,与周围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村寨内部,房前屋后瓜果飘香,花团锦簇与独特的后山区、茶山区、垂钓湖区等田园风光一同构建了一座美丽的云上苗寨。2015年9月27日首届“印象·苗岭”苗族花山节在玛瑙苗寨成功举办,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实现创收近20万元。2023年5月19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镇党委、政府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文体旅游局、四川铁道职业学院机关学生工作党支部在玛瑙苗寨成功举办乐山第二届“印象·苗岭”花山节,以民族乐器、民族服饰、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饮食、农耕文化、酒文化等形式将移风易俗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推向舞台。活动累计接待游客量约8000人次,实现创收30万元。乐山第三届“印象·苗岭”花山节将于2024年5月20日在玛瑙苗寨隆重开幕,全新推出迎鼓·风情花山、“客中德”长桌宴、“高山流水”“星河苗夜”篝火晚会、苗族传统婚礼展演、“唯苗唯绣”等诸多活动,预计吸引游客2万余人,实现创收50万元。

烟峰彝家新寨“彝家新寨”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南部,属于烟峰镇烟峰社区,距县城25公里,距乐西高速苏坝互通7公里15分钟,海拔约830米,占地568亩。新寨由南寨、北寨、彝族(广场)文化展示区域板块组成,寨内拥有八方历盘广场、民俗文化博物馆、非遗展示馆、七彩文化连廊、碉楼、百名神话人物浮雕墙、雄鹰雕塑、射日英雄支格阿龙雕塑等旅游点。2016年被评为乐山市彝族文化普及基地,2017年成为乐山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18年被评为2A级景区。2022年,县委、县政府支持烟峰镇发展,对商业街进行经营盘活,新建非遗博物馆、生态停车场、扩建道路、新寨绿化、民房亮化、民宿等设施。2023年,以“彝家新寨”为背景拍摄各级宣传片3个,利用火把节、建党节、彝族年等节点,开展各类旅游活动10场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