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辉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整合茶叶基地抱团做大‘马边绿茶’品牌”的提案,我单位已经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自治县委、县政府加大茶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马边先后建成国家绿色茶业示范区、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四川省精品茶业(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2019年全县茶园23万亩,投产面积18.5万亩,鲜叶总产量5.58万吨,产值8.88亿元,实现农民人均鲜叶收入4988元,茶叶产业占农业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茶叶产业已成为马边农民增收、产业脱贫,最稳定、最持续的第一支撑产业。
马边茶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制约马边茶产业进一步发展。针对基地标准化不高、机械化程度低,加工标准体系不健全、茶企群而无首、带动能力不强、产品单一、综合利用率低等主要问题,主抓以下工作:
一、提高基地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机采。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马边彝族自治县“6+X”名优特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试行)》(马脱贫发〔2017〕17号),加强对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并整合涉农财政资金,依托依托“产业强镇、省级农业产业园区、科技部定向扶贫”等项目,加大对劳动柏林、袁家溪、苏坝白杨槽、石梁永和、荍坝茶叶等示范园区的生产道路、水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建成了柏林、白杨槽等7个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看,小荣丁、柏香等15个千亩标准园。在劳动乡柏香、柏林、建新村,荍坝乡茶叶村,石梁乡永宁村等开展机采技术现场培训,在柏香茶场建成了茶叶机采示范点1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培育茶叶机采基地7.1万亩。
二、推进厂房标准化改建,提升加工工艺。一是依托“2019年劳动产业强镇示范、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项目资金,指导完成高山茶叶、金星茶业等8家茶叶加工厂进行改扩建茶叶加工厂,购置销售茶叶加工机械,建成茶叶加工四川流水线,实行清洁化生产、加工;二是依托2019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对我县灯杆堡茶厂8家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茶叶加工提档升级改造;三是指导荍坝贡茶加工厂、荞坝茶厂、文彬茶业等3家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马边2020年完成全县主要茶叶加工厂煤改电工程,达到环保标准,实现茶叶加工清洁化,确保茶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稳定。
三、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带动能力。全县有茶叶加工厂126个,其中茶叶龙头企业16个(省级1个、市级5个、县级10个);全县拥有茶叶专业合作社70个(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示范社4个)、茶叶家庭农场4家(省级1家、市级1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个。辐射带动我县15万亩茶叶基地6万茶农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从种植、管理、采摘、加工、销售等为助民致富保驾护航。专业合作社强化信息和技术服务,在茶园绿色防控、机剪、机采等社会化服务程度逐步提高,合作社社员较非社员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高15%以上。
四、强化科研院地合作,制度技术规程。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四川农业大学及四川省茶叶创新团队等科研、教学单位等保持长期合作。目前,与省茶科所合作选育马边地方特色的黄茶品种“彝黄1号”正在登记中,与中茶所合作实施马边茶叶加工工艺提升项目、有机茶发展项目,形成了《马边优质绿茶产品加工工艺》、《马边扁形芽茶产品加工工艺》两套技术规程参数;同时不定期邀请科研院校茶叶专家到马边开展茶叶产业发展专题讲座、现场培训,提升全县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
五、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现抱团发展。一是进一步规范“马边绿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商标战略,发挥“马边绿茶”品牌集聚效应,坚持“统一标识管理、统一宣传口径、统一技术标准”原则,鼓励全县企业抱团打造“马边绿茶”,支持中小品牌抱团发展、高效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抓好品牌农产品整体形象标识的授权使用。二是扶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行业资产重组,组建“星农”集团农业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和提升“森林雪”“边河”“高山茶”“文彬绿雪”“荞坝贡茶”等企业品牌。依托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和农博会、小凉山采茶节、农民丰收节、四川茶博会、国际茶博会等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马边绿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谢谢您对马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甘勇 联系电话:0833-4515122
马边彝族自治农业农村局
2020年5月28日